随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无人机产业已然成为低空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弄潮儿。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我们既见证着“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沉淀与积累,又满怀对“十五五”规划部署启动的憧憬与期待。无人机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代表,将在政策的东风吹拂下、技术的硬核赋能中、市场的广阔天地里以及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上,开启一场全新的发展之旅。
回顾:无人机发展的突飞猛进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作为低空经济关键驱动力的无人机产业,其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从政策的强力扶持,到法规的精细构建,从改革的深度推进,再到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多个维度上取得突破,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政策推动,部委统筹
2024年,“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政策为无人机产业带来诸多利好。国家部委积极统筹规划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发展,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均有具体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信部成立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国民航局成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为无人机产业的统筹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预示着无人机产业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法规筑基,标准引领
2024年,一系列无人机相关法规和标准出台并生效,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通用机场管理规定》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为无人机的飞行管理、空域使用、安全运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准则,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无人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改革深化,要素释放
自2010年以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2024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使管制区域划分更加科学,首次划分出低空非管制区域(G类300米以下、W类120米以下),为无人机飞行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城市空中交通改革试点城市也在酝酿中,随着改革的深入,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为无人机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四、政策利好,装备先行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出台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及2024年3月出台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无人机装备制造指明了“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与路线。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应急通信装备创新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以及各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均涉及对无人机装备制造的鼓励措施,推动了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和装备的升级。
五、健全体系,适航突破
民航局已建立起针对传统有人机的适航体系,但无人机适航力量不足、体系不健全、缺乏适航标准。2024年,民航局就加强无人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出顶层安排和工作部署,印发了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分类分级,求实创新”“突出体系,强化责任”“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国际推广,创新引领”的工作原则,并确定了具体工作任务,为无人机适航审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推动无人机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六、智能网联,基础发力
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但在2024年,加快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全国共识。工信部指出要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民航局强调要高质量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了5G赋能低空新兴场景部署。2024年11月,工信部装备中心指导的低空产业联盟发布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图,为我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路线。同时,深圳、上海、苏州、南京、成都、珠海等城市出台了低空飞行服务能力的建设规划,部分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为无人机的智能网联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七、政府主导,市场驱动
各地方政府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已有26个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余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扶持政策。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2024年1—11月份,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驱动力量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了无人机产业的繁荣发展。
八、央企布局,民企活跃
中央企业在无人机产业中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低空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多。例如,大型无人直升机制造商迈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电力建设等领域积极布局。央企的参与不仅为无人机产业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民企也十分活跃,与央企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了低空产业链的高频互动和生态繁荣。
九、扰航警醒,安全为本
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和飞行活动的日益频繁,安全监管风险也日益累积。2024年9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因无人机导致航班起降受到影响,为无人机产业敲响了警钟。这表明无人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研发,确保无人机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发展,避免对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十、研究深入,会展丰富
2024年我国无人机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频繁刊发无人机专题文章,各类学术研究和行业交流活动密集开展,对无人机的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低空会展活动空前活跃,如2024中国(成都)国际低空经济合作伙伴大会——农业及气象无人机应用场景及对接交流会等,这些会展活动推动了产业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为无人机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看出,我国无人机产业在2024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朝着“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安全可控、协同发展”的方向前进,逐步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发展格局。
展望:无人机的广阔前景
2025年,作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以及“十五五”规划的部署启动之年,承载着低空经济领域诸多的期待与可能。聚焦于无人机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与基建等多元力量的交织汇聚下,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无限潜力的全新征程。
一、铺展产业蓝图
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壮大,离不开国家高屋建瓴的政策领航与统筹布局。伴随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司的稳健运作,各级地方政府无人机专项工作小组及协调部门纷纷落地扎根,国家层面的无人机发展专项政策正紧锣密鼓地编制之中,各部委的配套细化措施也将如春笋破土般加速涌现。从法规标准的精细打磨,到空域管理改革的步步深入,从高端无人机装备的匠心锻造,再到安全监管、适航认证、基础设施搭建以及飞行保障体系的全方位协同奋进,一幅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铺展于世人眼前。
二、紧密衔接规划
2025年,正值“十五五”规划的关键制定与部署节点。无人机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即将重磅登场,在谋划过程中,始终秉持立足当下与放眼未来相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情相结合的理念,深度契合无人机产业独有的发展脉搏以及我国国情特色。强化前沿规划的指引效能,夯实基础理论研究根基,与现存各部门、各层级的相关规划精妙衔接,以制度的刚性力量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地有声,为无人机产业的稳健远航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突破核心难题
新的一年,无人机产业核心技术装备有望被纳入国家重点专项及各类前沿研发计划之中。中大型无人机、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明星产品大概率将实现里程碑式的技术跨越,朝着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尖端方向大步迈进。与此同时,“运行风险、分类管理”的无人机适航审定体系将进一步织密加固,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支撑适航审定工作的创新机制有望落地生根,为我国在无人机关键技术与产业链条上牢牢握紧自主可控的主动权提供坚如磐石的保障。
四、完善基建体系
2025年,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城市的确立及各项任务的磅礴推进,无人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强劲东风下一路狂飙。通用机场审批流程将被大幅精简,布局规划更趋科学合理;新型起降设施的规划建设步伐将显著提速;以智能网联为鲜明特征的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在各方齐心协力之下,架构体系将日臻完善,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实现军地民设施数据的无缝对接、共用共享,为无人机飞行活动提供360度无死角的坚实保障。
四、融合多元浪潮
展望2025年,无人机与文旅、体育等多元产业的融合将愈发深入骨髓,空中观光的诗意之旅、飞行赛事的激情角逐等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凭借对固定基础设施依赖度较低的独特优势,无人机在农业、物流、应急救援、工业巡检、城市治理等诸多场景深度嵌入,精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诉求,进而充分激发市场潜能,牵引无人机产业朝着规模化、常态化的高阶阶段昂首迈进。
五、建立人才梯队
教育部批准高校增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这既是填补无人机人才巨大缺口的当务之急,更是以人才链为引擎,驱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交织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生态的长远布局。步入2025年,无人机人才培养体系将日臻成熟完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多元互补,携手为无人机产业培育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让人才梯队在产业沃土里蔚然成林。
总体而言,2025年,制约无人机发展的关键要素——空域资源、航空器性能、基础设施配套、市场需求热度、法规标准框架,都将得到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低空安全全新治理体系将愈发严密周全,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宜人,成长所需的各项条件一应俱全。可以笃定,无人机产业在2025年必将斩获更为丰硕的发展硕果。
无人机产业正处在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阶段,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值得注意的是,CAAC无人机执照堪称进入无人机行业的“敲门砖”,持有这一证件成为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鸿鑫飞行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坚守专业追求,致力于为广大无人机爱好者提供专业、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培训服务。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教员团队,如今,鸿鑫打造了完善的无人机实训室建设方案,无人机人才培养方案、无人机编队设备团队、无人机教学资源库......从理论到实操、从飞行提升到前沿了解,鸿鑫以精锐的师资力量,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为每一个鸿鑫学员的无人机飞行之路保驾护航。